在禹州市郭连镇,如今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的生活了,他们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暖棚养殖、特色种植、劳务输出成为促农增收的“三驾马车”,把农民从前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暖棚养殖圈掏金。张涧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敏2009年创办了生猪养殖场,现在成了该镇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经过反复的实验,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养殖管理技术。如今,他的养殖场有存栏母猪2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5000头,收入也是直线上升。在李永敏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养殖户已发展到50户,仅养猪一项户均纯收入就达到2000多元。为了把暖棚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他们招商引资借梯上楼、先后引进了福瑞、祥瑞二个“大个头”养殖项目落户张涧,发展暖棚养殖区4个,每个养殖区占地50亩以上,养殖数都在5000头以上,年均出栏20000头以上。
特色种植地生金。在市场经济中,各种因素和矛盾博弈。只有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才会持续。在经过一系列调研、试验、论证之后,该镇从土地流转经营权入手,大力发展引进农字号企业,拉长、加宽农业产业链条,使土地向资金、科技等实力雄厚的涉农企业、种粮大户集中经营和托管经营。
农民万富成脑子转动起来,他与本村和邻村农民签订了6000亩土地自愿流转承包合同,成立了万福新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用流转的6000亩土地与河南农大联合,建设4500亩果蔬种植研发基地和1200亩立体化种植的蔬菜大棚基地。他们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促进了农业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创造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使7000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收入近500万元。
劳务输出外揽金。近年来,郭连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全力做好全镇劳动力状况的全面普查,摸清全镇的劳动力底数,抓信息,搞服务,强化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去年该镇劳务输转30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2000人/次,劳动力培训1600人/次,创劳收入5000多万元。郭西村八组农民韩向宾在新疆创业已经有十几年了,如今他已当上了庄园主,在他的带领下同村青年在那里就业的已达到150多人,年创劳动收入可达350多万元。今年郭连镇将力争组织异地劳动输出3500人/次,预计收入可达7000多万元。郭连镇镇长张明君说:“劳务输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更是培养农民学技术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