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办事指南 部门文件 重点企业 | 你好,今天是: |
临近春节,方岗镇朱沟村西头的养鸡场里比赶会还热闹,每天都有好几个大客户开着车前来购买鸡子,零散的消费者更是络绎不绝。与老朱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的附近范坡镇一位饭店老板就再三叮咛:“朱老板,我再定200只鸡过罢春节用,我可就指望它撑门面、创牌子、赚他一笔呢!”
1月24日,记者来到了朱沟村西头,只见一片20亩大的桐树林四周围着一圈绿色的铁丝网。树丛中,一只只羽毛鲜亮的公鸡有的悠闲地渡着方步,有的用两只爪子蹭蹭挠着在树下土里刨食,还有的互相追逐,竖着脖子上的羽毛怒目而视。“别人养鸡都是一门心思琢磨着咋早出栏,45天就养大,我却是不喂饲料不掺激素,散养在树林里土里刨食,并且只喂黄粉虫,半年时间才能长大,这味道当然不一样了!”朱朝旭告诉记者。
朱朝旭今年42岁,是该村3组村民。前些年,他一直在浙江开大货车,月工资1万多元,几年下来就积攒了小百十万。2008年,由于母亲年事已高,他辞职回到老家。在考察项目时他发现,由于现在的养鸡场普遍喂饲料、药水,40天出栏,人们普遍反映咋也吃不出早年的香味,就决定用老办法养那种地地道道的农村土鸡。
说干就干。他听自己一个徒弟曾说过汝州市上白峪他老家的大山里有一种本地柴鸡,味道特香,就亲自跑到这个连卖鸡娃的人都去不到的深山小村,按50元一只的价格买了9只母鸡。他看中了一只大公鸡,可人家说啥也不卖,最后好说歹说,掏了200元买下了这只大公鸡。他让在云盖山煤矿上班的妻子刘彩娟也辞职回来,又投资20万元承包下村西头这片树林,四周围上铁丝网,建起彩钢棚,买回孵化箱,靠着一窝10只山里鸡,鸡生蛋、蛋孵鸡,到第二年就发展到了上千只。现在,他又增加饲养了良凤花品种鸡,每次喂养2000只,6个月养大出栏。每年错峰喂养6茬,可出栏10000多只。
朱朝旭养鸡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养殖理念和饲养方法。现在许多人都是喂饲料和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让鸡40多天就出栏,靠缩短生长周期、以数量取胜。怕鸡得病,就经常打针喂药;而朱朝旭却是坚持用传统加科学的饲养方法,让鸡吃树叶、青草、野虫子,半年时间才能长成。他让鸡在自然环境中增加自身抵抗力防病治病,不打针喂药,用质量赢得市场。每茬2000只鸡苗的前三个月,朱朝旭都先在林下大棚里饲养,除青菜外,只喂富含蛋白质的黄粉虫。三个月后,散养在树林里,让鸡吃青草、捉虫子、喝清水,再补充黄粉虫,连粮食、麸皮都不喂,6个月后,鸡长成后出栏。由于他的鸡吃起来味道特别香,吸引着城里的宾馆、饭店纷纷抢购。在他的养鸡场,鸡蛋每个1.2元,活鸡每斤15元仍供不应求。附近范坡镇一家饭店老板说:“自打我用了老朱的鸡,顾客们都说好吃,我的生意也特别好。有时候换了别处的鸡,顾客们一口就能吃出来,现在人嘴真刁啊!”
在朱朝旭的影响和带动下,饲养“林下鸡”在朱沟村得到了发展。去年7月,在白庙煤矿上班的本村村民朱阿凯也在村边的树林下围起铁丝网,开始养起了第一茬林下土鸡,到春节刚好养成出栏。“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是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朱朝旭饲养的林下鸡也正好顺应了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所以能够赢得市场,而他的辛勤劳动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这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吗?”该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副书记李鸿宾说。
![]() |
![]() |
![]() |
新浪微博:@禹州发布 | 腾讯微博:@禹州新闻 | 微信订阅号:cn_yuzhou |
上一篇:方岗镇农户房顶太阳能光伏项目发展迅速 |
下一篇:方岗镇:节前看望暖民心 |